|
來源:國際金融報 |
一、錢怎么來? 政府出資71.5億元,占投資額的40% 中央政府批準發行80億元世博債券,約占投資額的44% 其余28.5億元將由多種融資方式予以補充,包括參展方自建場館投資、項目法人招標、銀行貸款等
美國人參加上海世博會的經歷一波三折,直到半個月前,美國館預計所需的6100萬美元資金還差10%。上海世博會美國館總代表費樂友(Jose H. Villarreal)對此有些尷尬,早前,他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這與美國館資金來源有關。 與美國館的“坎坷”經歷相比,上海世博會的資金來源似乎“平坦”許多。從上海世博局了解到,上海世博會的主要籌資方式和渠道是:政府出資71.5億元,占投資額的40%;中央政府批準發行80億元世博債券,約占投資額的44%;其余28.5億元將由多種融資方式予以補充。 根據國際展覽局80年前的一項規定,各國世博會必須由該國政府主辦。那么,政府的錢從哪里來?據了解,上海世博會融資工作主要由上海世博集團和上海世博土地控股有限公司暨上海世博土地儲備中心這兩個實體來完成。至于具體融資規模、渠道、項目等細節,上述公司并未予以公開發布。從一些資料中可以找到零星線索。比如,2004年4月,上海世博會首批銀企合作簽約,中國工商銀行、浦東發展銀行、上海銀行共向上海世博土地控股有限公司提供了55億元人民幣貸款。 除了銀行貸款,民營資本的參與是上海世博會的一次嘗試。對此,復旦大學世界經濟研究所所長華民認為:“既然國外資本都可以參與,那么民營資本有什么理由不可以呢?允許民間資本參與世博會建設是必然的。” “上海世博會歡迎民營資本參與。世博會的規劃、管理、運營是一個全開放的過程,民營企業都可以參與其中。”上海市市長韓正也在上海市市長國際企業家咨詢會議上給出了官方注解。 當然,中國申辦2010年世博會時的投融資計劃陳述人、同濟大學世界銀行研究中心主任彭運鶚教授也認為,讓民營資本參與世博建設也存在一些問題,“因此,上海市政府應制訂有利于私人融資行為的監管和法律框架,以及標準化的融資過程”。 二、錢怎么花? 動拆遷投入由上海市政府另行籌措 主體工程建設所需180億元 運營支出106.8億元 夏先生住在一個不足10平方米的“亭子間”已經快60個年頭了,燒飯、洗衣服都要跟鄰居共用一個水龍頭,每天洗馬桶更是一件麻煩事。去年春節,得益于世博會拆遷,他搬進了一間60平方米的新公房,第一次用上了獨立的廚房和衛生間。 事實上,動拆遷投入是上海世博會籌建期間“花錢”的“大頭”。根據《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注冊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上海世博會資金總投入由三部分組成:即動拆遷投入,主體工程建設項目投入和會展運營投入。 其中,世博會動拆遷資金由上海市政府另行籌措。主體工程建設所需180億元以及運營支出106.8億元將由政府出資和多元化融資渠道共同解決。從上海世博局有關負責人處了解到,為確保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成功舉辦,中國政府保證將給予上海世博會財政上的支持,并作最終擔保。 2002年3月25日,上海世博會投融資計劃陳述人彭運鶚在對國際展覽局考察團官員作“2010年上海世博會投融資計劃”的陳述時指出,上海世博會的直接投資是30億美元左右,也就是大概240億元人民幣,相對于上海來說并不是難事。 “30億美元”的投資并非個人推算,而是由上海市政府、上海市發改委、財政局等部門共同協商的結果。以動拆遷投入為例,彭運鶚透露,“我們對需要動拆遷的土地面積、現有建筑、房屋進行了統計,并根據土地價格和物價上漲因素推算拆遷安置費用。” “現在看來,我們對需要動拆遷的土地面積的估算是準確的。”根據官方提供的數據,上海世博園區規劃用地范圍為5.28平方公里,其中浦東部分為3.93平方公里,浦西部分為1.35平方公里。圍欄區域(收取門票)范圍約為3.28平方公里。 除了動拆遷投入,主體工程建設投資支出也是“花錢”的重要構成,預計主體工程建設總投入為180億元。包括規劃范圍內的基礎設施、主題館、國家館和國際組織館、企業館等各類展館;以及公共活動中心、演藝中心、世博村、停車場等相關項目;其他還包括文化娛樂、餐飲購物、管理中心等相關配套設施。 “除此之外,根據申博期間的承諾,中國政府將提供1億美元的參展援助基金,鼓勵更多的發展中國家和國際組織前來參展。”彭運鶚進一步指出。 “花錢”的地方還有世博會的運營支出。《報告》指出,上海世博會運營支出預計為106.8億元,其中包括園區維護、大型活動、國內外溝通推介及營銷、禮賓費用、安全保衛、行政管理、保險以及門票提成等費用。 “其實,在作‘2010年上海世博會投融資計劃’陳述時,我們還加入了10%到15%的應急費用。”彭運鶚說,“這也是符合國際慣例的做法。” 三、錢怎么賺? 上海世博會預計整體財務收入為96.1億元 不以盈利為目的,做到收支基本平衡 通過贊助、標志特許經營、活動經營、票務推廣營銷、場地租賃和其他商業化運作 21世紀的第一場世博會在德國漢諾威舉行,這大概算得上是最成功的世博會之一,但也難逃“虧損”的命運。根據官方數據統計,德國政府為了舉辦世博會欠下了10億美元的債務。至此,世博會能否盈利成為了各主辦國的一個禁忌。 上海世博會事務協調局副局長陳先進多次強調:“世博會總的目標是不以盈利為目的,做到收支基本平衡,這需要世博局通過商業化運作來實現。” 根據上海世博局給出的世博會運營收入的官方描述:上海世博會預計整體財務收入為96.1億元,包括門票銷售、贊助、特許權、場館出租等。 上海世博會運營的具體目標:吸引7000萬人次參觀者,實現60億元門票銷售收入。不過,簡單算了一筆賬:按照門票基準價格為160元,上海世博會的門票銷售將突破百億元,約合112億元,遠高于預期的60億元。 “上海世博會贊助是商業化運作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贊助收入是上海世博會商業化運作收入的重要來源。”相關人士透露,以可口可樂為例,粗略估算,該公司為贊助世博會投入的現金和資源在30億元以上,包括全球合作伙伴門檻費用5億元以上,配合世博贊助商的廣告費用等約25億元以上。 “上海世博會園區公共區域將開設80個特許品零售店鋪。此外,還有8家便利店為參觀者提供餐飲補充。”上海世博會事務協調局商業管理服務部部長林聲勇認為,世博會園區公共區域零售可達10.5億元。 事實上,隨著上海世博會的臨近,世博特許商品銷售也隨之升溫。截至2009年底,世博特許商品經營辦公室已經招募到180多家世博特許產品生產商,特許產品款類達8000多種。開設世博特許產品零售點(包括貴金屬特許產品專柜)638個,分布全國27個省市自治區,實現銷售額31億元。 盡管官方對于上海世博會實現盈利閉口不談,但市場人士還是對此信心滿滿。上海世博會財務顧問,安永會計師事務所全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特黎說:“相信上海有能力辦好世博會,秀出一個充滿創新能力的國際化東方城市。上海世博會能取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一定會比事先預計多得多。” “比起金錢上的盈利,非金錢的盈利更加重要。”彭運鶚在接受《國際金融報》采訪時指出,“對于上海世博會而言,展現中國的強盛與和諧,擴大上海城市影響力,給7000萬參觀者奉獻一屆難忘、精彩、平安的世博會才更加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