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我們所了解到的,上海世博園區規劃用地范圍為5.28平方公里,其中浦東部分為3.93平方公里,浦西部分為1.35平方公里,整個場地位于南浦大橋和盧浦大橋之間,沿著上海城區黃浦兩岸進行布局。從場地的大小以及位置的特殊性我們可以看到,園區內的交通系統必然是多元化的,水路和陸路相結合的一個設計。
一、三種交通方式逛遍世博園
從世博園區公共交通新聞發布會發出的信息來看,世博園區(包括園外水門)將提供軌道交通、地面交通、水上交通3種交通服務方式。
(1)軌道交通
世博園區內設1條軌道交通線,軌道交通世博專用線13號線運行“三站兩區間”,三個站點非別為內外交通轉換的馬當路站、浦西園區的盧浦大橋站、浦東園區的世博大道站,運營時間為9點至24點。
(2)地面交通
世博園區內的地面交通設有3條地面公交線、2條觀光線。園區內的3條地面公交線路,分別為世博越江線、世博大道線、龍華東路線。這幾天線路所設立的站點幾乎能在200-300米以內抵達所有的場館。運營時間為9點到24點。由于該線與花車巡游部分路段重合,花車巡游時間該線停止運行。
世博園區內所設的2條觀光線,分別為博成路與高架步道觀光線。觀光線票價10元/人,上車收費,中途僅設下客點,不上客。博成路觀光線在起訖點設置長清北路與高科西路兩個站點;高架步道觀光線在起訖點設置后灘出入口站與世博軸站兩個站點。兩條線運營時間9點至24點,當花車巡游活動和園內客流達一定的密度后,觀光線暫時停止營運。
(3)水上交通
世博園區內的水上交通設置了水門航線和對江輪渡兩種水上交通方式,包括5條越江輪渡線、4條入園水門航線、3條離園水門航線。
對江輪渡是游客越江交通主要方式。園區內共設有6個輪渡碼頭、5條越江輪渡航線,主要承擔越江交通。設在世博園區兩岸的L1、L2、L3、L4、L5、L6共6個越江輪渡碼頭,由16艘500客位世博專用客渡船在其間構成L1至L2、L2至L3、L3至L4、L4至L5、L5至L6共5條園內水上航線,全天班次600班。游客乘坐園內水上航線將享受免費服務。
4個園外水門分別位于十六鋪、秦皇島路、其昌棧、東昌路,總泊位8個;園內3個(M1、M2、M3)水門;水門航線共開設4條入園航線。世博會設置的3條離園航線,分別從世博園區M1、M2、M3碼頭至十六鋪水門,基本票價60元。據了解,公務包船須向世博局申報,而商務包船則應提前向世博水上營運中心提出申請,由該中心統一協調安排。
二、多種交通方式協作,優勢何在?
(1)提高綜合利用效率
據上海世博局交通管理部部長所言,地鐵專線長3.2公里,每3到6分鐘發一次車,每小時能送2.5萬至4.7萬游客過江。而世博園區內的地面交通第一次大規模使用電動車,滿載下可駛100公里,高峰時段發車間隔為38-39秒。觀光線發車間隔是2-4分鐘。而水路主要針對團體游客開放。這些交通方式,各有特點,在世博園內可以發揮各自的優勢,同時,也符合本屆世博會倡導集約化公共交通出行模式的需要。
(2)節能環保,體現主題
世博期間,園區內有150輛混合動力客車、350輛混合動力轎車、120輛純電動客車、150輛純電動特種車以及上百輛超級電容和燃料電池車輛投入使用。28平方公里世博園區內外的數千輛新能源汽車,將實現世博園區客運交通“零排放”,園區周邊交通“低排放”的目標。這種與“能源與節能減排”相關的交通設計充分體現了本屆世博會的主題,和諧城市,讓生活更美好。
(3)因地制宜,展示亮點
本屆世博會選址在黃浦江沿岸,與以往任何一屆世博會不同,根據場地選址和規劃本身的需要開通了水上交通,這讓它不僅成為一種交通方式,同時也是觀賞景色的一大方式,體驗世博園區的水路交通,賞景觀博兩不誤。這條水上交通線可把分別代表上海開埠、近代、現代、未來的四大景點——豫園、外灘、陸家嘴、世博園區串連起來,變交通過程為賞心悅目的游覽過程。世博會結束后,水上交通線將繼續保留,發揮水上航運和旅游觀光功能。到那時,黃浦江不再僅僅用作“浦江游”,她將成為上海市民不可或缺的水上通道。
參考文獻
1、臧鳴,潘雪琴,楊立新.世博園內公共交通基本免費[N/OL].東方網,2010
2、不詳.世博園區內交通布置情況[N/OL].地鐵族,2010
3、Jack.世博園區的交通規劃[N/OL].騰訊網,2010
4、不詳.上海世博交通規劃構想 水上交通成世博會亮點[N/OL].騰訊世博,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