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世博會不只是上海的事情,它受到全中國人民的關注,乃至全世界人民的關注。一個活動能否吸引外來游客,除了活動本身的魅力之外,可達性也是極其重要的一個方面。只有好進好出的活動,對于觀眾來說才是可實施的。所以,世博精心規劃外部交通,以樞紐型、功能性、網絡化基礎設施為重點,加強重大交通樞紐建設力度,提高各項交通設施的運輸能力和服務水平,基本建成現代化綜合交通體系,為世博會創造良好的對外交通軟硬件條件。
一、外部交通規劃
(1)國際航空樞紐港
規劃實施了上海國際航空中心的國家戰略,建設完善2大機場,提升航空樞紐能力,發揮浦東國際機場為主、虹橋國際機場為輔的組合型的國際航空樞紐港作用,進一步增強世博會對外輻射能力。
(2)鐵路
配合長三角區域經濟一體化,建立完善、通達范圍更廣的長三角區域鐵路網,引導游客采用公共交通方式參觀世博會。規劃認為長三角區域軌道交通網絡應分層形成體系,適應不同層次需求,同時作為世博會區域交通的主要支撐之一。第一層次奠定長三角區內最關鍵的交通骨架,由滬寧高速鐵路和滬杭高速鐵路構成。第二層次加強城市間橫向聯系,與長三角區內部部分其它中小型城市的聯系。包括南京杭州間的鐵路,南京南通間沿江備案的鐵路,杭州寧波間的鐵路。第三層次是進一步加密、完善主要交通網。
(3)公路
規劃認為以高速公里網絡為骨架,形成16條對外高速公路通道和60條高速車道,并根據世博會對外交通需求對對外公路進行必要的增容擴建。
二、市內外交通銜接
浦東國際機場、虹橋國際機場、鐵路上海站、鐵路上海南站、虹橋綜合交通樞紐等機場、鐵路主站及依托鐵路主站設置的3大公路長途汽車客運站是世博會依賴的大型對外交通樞紐。規劃每處均配備一定規模的公共交通轉換樞紐及1條以上軌道交通線路疏解到發客流,乘客從對外交通樞紐到世博會乘軌道交通最多換乘1次完成市內出行,可以大大方便周邊地區的參展游客。
三、綜合交通規劃的思路
規劃圍繞“一個目標、兩大任務、兩個特點、五個理念、五條原則、六個系統的融合與互動”的思路展開。
(1)一個目標
以可持續發展觀和先進的交通理念的,前瞻性的綜合分析和規劃,創建一個暢達、舒適、安全、清潔、可持續發展的一體化現代綜合交通體系。
(2)兩大任務
?滿足世博會期間城市與世博交通的安全、有序、暢達的要求,促進城市經濟與城市建設的協調發展。?滿足后世博會城市與地區的可持續發展。
(3)兩個特點
?在2000萬人口的背景,浦東、浦西兩岸的舊區,黃浦江貫穿其中、土地的高附加值。?客流的彈性:總量的彈性、每天客流的彈性、高峰小時的客流彈性。
(4)五個理念
?交通緩沖區域——通過各種交通設施的合理布局設置實現車客流的梯次疏解。?綠色交通——提供清潔、安全、舒適的大眾交通,充分展示使用新技術、新型環保能源的公共交通系統。?暢達交通——以軌道交通基本網絡為支撐,提供快速的公共交通系統,在中心城形成30分鐘、45分鐘、1小時世博會公共交通圈。?一體化交通——提供多元化、換乘方便、暢達的交通服務。?層層集散交通——提供一個國際、國內、長三角、市域……層次分明、逐層集散的綜合交通體系。
(5)五條原則
?功能性原則——世博會綜合交通系統應具備高效安全的客貨運輸功能,滿足不同的需求。?應變性原則——世博會綜合交通系統應具備一定的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保證緊急事件發生時仍能滿足交通需求。?公平性原則——世博會綜合交通系統應以人為本,保證世博參與者與非參與者、交通使用者與非使用者的公平。?綠色、可持續原則——世博會交通設施建設及系統運行應實現資源、能源的有效利用,對人文、自然環境的負面影響控制在許可范圍內,應保證可合理后續使用。?可實施性原則——世博會綜合交通系統規劃應與城市發展目標相一致,具備可操作性。
(6)六個系統的融合與互動
鐵路、公路、城市道路、軌道交通、地面公交、樞紐和停車形成一體化綜合交通體系,融合互動。
參考文獻
張雁.2010年上海世博綜合交通規劃簡介[J].中國交通技術網,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