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世界人口發展迎來了一個轉折點:全球50%的人口住進了城市里。到2050年,這個數字將達到70%。城市,一方面成為人們向往的地方,另一方面也因為資源的過于集中和構架的不合理而導致一系列嚴峻問題,成為一些人不得不逃離的“傷心之地”或“恐慌之城”。解決城市發展的矛盾已經成為拯救地球家園的關鍵,這也正是本屆世博會關注城市主題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在羅阿大區案例館,多極城市群的創意和實踐讓我們看到了通向光明的一線曙光,正如展區入口處羅阿人寫在展板上的那一句話:“城市不是難題,而是難題的解決方案。”
一、多極城市理念:構建沒有市中心的城市
羅阿地區,即羅納——阿爾卑斯大區,位于法國東南部,這里有包括里昂在內的多個城市,“歐洲的屋頂”勃朗峰也位于此。面對人口過多、交通擁堵、污染等現代都市的通病,羅阿大區開始嘗試,并正在一步步實踐著一種全新的城市架構——— 多極城市群。
“這里描繪的是一個正在構思中的城市規劃方案,我們設想了一個嶄新的城市結構,以一種前所未有的創意,將傳統的大型城市以及郊區所面臨的問題一一克服,這也是未來的城市模式,我們稱之為多極城市群。”步入羅阿大區案例館,語音講解會首先介紹該館的多極城市群概念。
這一概念的設計師貝爾特朗·巴雷先生認為,現代城市多圍繞著市中心不斷擴張,一圈一圈向外延伸,最后變成一個巨大的“靶子”。城市中心具有強大的吸引力,把城市最精華的人力、物力吸引到一個相對狹小的空間,由此產生擁堵、高房價、污染等“城市病”。理想的城市應該是多極城市,即沒有市中心的城市。
按照設計,多極城市群應該實現:人性化的城市布局,都市與自然間的充分互動,資源與廢棄物的綠色生態管理,具備創意和創新能力的繁榮都市經濟,文化多樣性和機會均等。
二、多極城市群的分區原則
大型的多極城市群需要分成不同的城市區,每個城市按照他們各自的產業特點獨立發展,但城市之間的距離最大不超過100公里。電廠分別設在幾個城市的交界處,一個電廠能同時向兩三個城市供電。這一方面避免了電廠污染對城市的直接危害,也便于電廠在發電量有剩余時能適當調劑,從而提高了能源效率。每一個城市都有布局人際化的特點。市中心配備了全套公共基本設施、民政中心、文化與教育機構,同時商業也一應俱全。在各個城市的郊區,大片的森林、生態旅游區和農業種植區既把城區隔開,又讓居民實現共享,還保證了羅阿大區的糧食生產始終能保證自給自足。
三、多極城市的城區密度及建筑
“城市傳統發展模式有許多弊端,也許現在還沒有走到盡頭,但這一天總會到來,我們的探索是為了在這一天到來之前找到解決方案。”巴雷先生說,“多極城市”雖然不可能完全消除所有的城市問題,但可以起到緩解和預防作用。“多極城市模式適合正在發展中的城市。”巴雷先生認為。分散讓城市保持中等密度 “密度并不總是出現在我們以為的地方……”羅阿大區案例館的一塊展板提出了一個問題讓參觀者思考。
設計者們認為,城市的密度大小并不是人們按照主觀判斷所能得出的,城市是否擁擠也并不總是看人口與平方米的系數關系。與人們的印象恰恰相反,羅阿大區的一些人口聚集區,其實遠遠不如巴黎市的一些大道和英國的一些別墅區擁擠,因為這些地方的居民每個周末都要開車外出,去投入大自然的懷抱。“中等密度萬歲”,羅阿大區案例館提出,中等密度城市一方面保證了居住區附近有足夠的商業設施,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就可以到達;另一方面又不至于讓城市過于密集,從而壓迫市民們在周末逃離城市中心,外出尋找新鮮空氣。
要讓居民住得愜意,保持城區的中等密度至關重要。羅阿大區的設計者建議,多極城市群只需要幾棟高樓用于城市視覺坐標,這可以是辦公樓或者酒店;大部分建筑為聚居性的小高層住宅;還有幾塊單體住宅區。而作為工作、休閑、居住的街區,其具備的多功能性將成為解決大城市“封閉式聚居、孤獨感、交通污染”等問題的方案。
四、多極城市的交通組織:高速、低速并重
在巴雷先生的設計中,一座擁有600萬人口,占地2400平方公里的“多極城市”被分為8個不相鄰的小城區。這些小城區的核心是交通樞紐以及大學,火車站、飛機場可以讓城區與城區之間、城市與城市之間的距離被拉近。幾分鐘之內,一個多極城市群的居民可以隨心所欲地通過乘坐高速公共交通工具達到鄰近的城市群,再經由二級交通網抵達目的地。高速和低速的交通工具都十分必要,從快至300公里/小時的高速列車和慢至8公里/小時的電纜車或傳送帶,交通設備一應俱全。城區間的高速公路也必不可少,根據設計方案,環保快速的新能源車將成為“多極城市”私家車的發展方向。
從官方立場看,“多極城市”將不提倡市民大量購買私家車,而是“共享汽車”。市民可以像現在租自行車一樣租到汽車,穿梭在城區內或者前往別的城區。“交通是未來城市的重中之重。”羅阿大區案例館世博項目專員汪伶俐介紹,將來,在多極城市群中,居民將可以選擇高速城際鐵路、纜車、自動扶梯、水上巴士、預定私人用車、乘坐飛機等多種方式出行,出行將成為享受。
參考文獻
1、馬彥銘,法國羅阿大區案例館:未來城市,“花”樣布局,河北日報。
2、高吉全,我們夢想和設計的城市——解讀法國羅阿大區案例館“多極城市群”創意,解放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