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歷史遺跡——王村,是一座具有兩千年歷史的古鎮,位于酉水之濱,距縣城51公里。王村,因土家族的彭氏土司王朝建立于此而得名,原是秦漢時土王的王都,古稱酉陽,五代十國時稱溪州。位于酉水北面,因得酉水舟楫之便,上通川黔,下達洞庭,自古為永順通商口岸,素有 “楚蜀通津”之稱。享有“酉陽雄鎮”、湘西“四大名鎮”、“小南京”之美譽。因名傳遐邇的電影巨作《芙蓉鎮》全部外景均薈萃于此,故又名“芙蓉鎮”。
全鎮總面積為122平方公里,鎮區面積2.6平方公里,轄2個居委會和15個村委會,總人口15612人。該鎮土家族、苗族、漢族雜居,其中土家族人口占71.6%。
王村北依武陵源風景名勝區,南臨湘西自治州首府吉首,既是出入永順的南大門又是猛洞河景區的樞紐點。張家界至吉首的張羅高速公路從古鎮經過,王村距猛洞河火車站8公里,東北距張家界荷花機場70多公里,西南距貴州銅仁機場210公里,沿酉水而上可通保靖、里耶,下可達沅陵、常德,水、陸、空交通較為便利。
芙蓉鎮不僅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千年古鎮,也是融自然景色與古樸的民族風情為一體的旅游勝地,又是張家界—鳳凰黃金旅游線上的重要節點、猛洞河風景區的門戶、一個尋幽訪古的上佳景點。四周是青山綠水,鎮區內是曲折幽深的大街小巷,臨水依依的土家吊腳木樓以及青石板鋪就的五里長街,處處透析著淳厚古樸的土家族民風民俗,讓游人至此贊不絕口,留連忘返。胡績偉先生游覽猛洞河和王村以后作詞贊道:“武陵山秀水幽幽,三峽落溪州。懸崖壁峭綠油油,悠悠蕩華舟。烹鮮魚,戲靈猴,龍洞神仙游,芙蓉古鎮吊腳樓,土家情意稠。”
芙蓉鎮不僅景觀秀麗,而且民族風情濃郁,還有記載土家族政治軍事歷史的國家重點保護文物“溪州銅柱”和電影《湖南湘西芙蓉鎮》外景拍攝現場等人文景觀。
曾經“養在深閨人未識”的王村,因電影《芙蓉鎮》的成功,重新被人們從地圖上發掘出來。王村旅游業藉此而興。近幾年來,王村旅游業發展迅速,已然成為牽引當地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王村鎮所在的永順縣,依托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大力實施旅游帶動經濟戰略,加快旅游產業開發,改革旅游經營體制,變資源優勢為產業優勢,促進了旅游經濟的發展。王村作為永順的主要旅游景點在永順縣的旅游發展中起到重要作用。
2001年,全縣實現接待游客41.6萬人次,旅游行業收入4934萬元;2002年,全縣接待游客42.6萬人次,行業收入6230萬元。旅游總收入占全縣GDP的6%;2004年,隨著景區公路,游道的全面開通,宣傳的進一步到位,永順縣的旅游形勢來勢較好,1-5月份,全縣共接待游客28.8萬人次,實現旅游行業總收入4767萬元。
(一)政府主導發展模式
結合永順縣情,王村古鎮最終選擇“政府主導,企業主體,市場運作”的旅游發展模式。政府主導的著力點主要體現在組織領導、規劃編制、營造環境、形象宣傳等方面。
在行業管理方面,政府針對出現的問題作出以下決策并堅決予以實施。一抓環境管理,成立綜合執法隊伍,抓好景區綜合整治,從重從嚴打擊資源破壞,環境污染,強買強賣,欺宰游客等行為,維護正常經營秩序;二抓從業人員素質提高;三抓星級掛牌管理,對交通,餐飲,住宿,購物及娛樂行業實行明碼標價,定點掛牌管理。
在旅游產業方面,政府以“圍繞旅游業發展,調整第一產業,振興第二產業,發展第三產業”為原則,充分發揮王村旅游的帶動功能。根據不同層次的游客需求,發展餐飲、娛樂、交通燈服務業,興建旅游商品市場,帶動各相關產業發展,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發展土家標識工藝品、發展土家特色產業、發展土家山寨和特色農業、發展多層次的旅游服務行業。
(二)王村古鎮風貌維護
隨著王村古鎮旅游的發展,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王村鎮新式房建筑日益增多,破壞了王村古建風貌,大大削弱了其古鎮旅游吸引力。為此,政府實施古鎮保護工程。
古鎮保護工程分三個方面:一是搞好核心區的保護,重點搞好古石板街及30戶具有土家族特色古民居的掛牌保護;二是集中賣點,重點布局銅柱館、古石板街、古民居和民俗文化表演等旅游賣點;三是建設“土家民俗文化生態風光帶”,沿張羅路規劃新建一批土家特色民居帶。
(三)旅游促銷
永順(王村)在旅游市場營銷上的大膽付出,對于其古鎮旅游的發展具有重大意義。2002年永順縣成功舉辦了北京土家族社巴節,《芙蓉鎮》劇組重返王村,中國湖南永順土家族社巴節等大型節慶活動;2002年5月,著名導演謝晉率當年《芙蓉鎮》主要演員姜文重返王村;2002年5月,湘西自治州永順縣在剛剛落成的中華民族園土家山寨里,成功地舉辦了土家社巴節。
在市場開拓方面,王村旅游促銷總體按照“立足本省(張家界、吉首、長沙),鞏固華東(南京),開拓華北(北京),搶占華南(廣東)”的思路,采取培植旅行社,召開旅行社老總座談會,掛靠國內知名旅行社等形式抓好市場載體聯結,突出抓好廣告營銷,強化產品促銷,迅速擴大市場份額。
(四)高標準旅游規劃
2002年 永順縣高標準規劃和建設景區景點,聘請湖南大學,湖南省林勘院等單位編制了《猛洞河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和猛洞河旅游經濟開發區,王村景區,小溪自然保護區開發詳規,全力打造精品景區景點。
2004年 由北京大學旅游研究與規劃中心和北京大地風景旅游景觀規劃院編制的《永順縣旅游發展規劃》提出了永順縣旅游業發展的近、遠期戰略目標,對優先發展項目“中國土家源,湘西王村”和重大節慶活動——中國湘西土家社巴節和標志景觀地標,中國民族自治第一柱進行了方案設計,同時對王村、小溪、老司城三個重點景區進行了概念性規劃并進行了投融資分析。
另外,2004年8月12日,由大地風景旅游景觀規劃設計研究院主持編制的《湖南省永順縣旅游發展總體規劃及三個重點景區的概念性規劃》評審會獲得專家已經一致通過,規劃的具體實施正在進行中。
國內古鎮大多地勢平坦,例如周莊、平遙、鳳凰等。而王村依山就勢,地形錯落有致,特別是王村碼頭到牌坊一帶,古街蜿蜒而上,極具韻味。同時,正如麗江打造納西文化背景下的古鎮遺產休閑目的地、宏村打造徽商文化背景下古鎮遺產休閑目的地、平遙打造明清漢文化背景下古鎮遺產休閑目的地、鳳凰打造苗族文化背景下的古鎮遺產休閑目的地一樣,王村具備了打造成國內著名的土家族文化背景下的古鎮遺產休閑目的地的物質基礎。
(一)規劃理念及目標
在深度挖掘土家文化的基礎上,充分展現豐富多彩的土家民俗文化和古色古香的歷史風貌,塑造和推廣“千年古鎮 水陸商埠”的旅游形象,大力開發以“古鎮遺產休閑游”為主打的系列旅游產品,同時,建立完善、鮮活和多層次的解說系統,對土家文化進行深刻閱讀,將該景區建設成為國內著名的古鎮遺產休閑旅游目的地。
(二)功能分區
本規劃根據背景分析及發展定位,提出“一脈聯三鎮,水陸通三區,兩廊匯一灣,六點控全局”的旅游空間格局。
1. 一脈聯三鎮,是指酉水河將王村、河西鎮、羅依溪鎮聯系。
王村的發展在大猛洞河背景下,應當突破行政區劃的制約,以酉水河為依托,聯合王村、河西、羅依溪三鎮,建立以王村為核心的歷史文化保護與旅游發展區。
2. 水陸通三區,是指通過跳墩河、芙蓉大道把古鎮遺產區、開發新區和旅游發展預留區三區緊密地聯系起來。
古鎮遺產區、開發新區和旅游發展預留區的功能定位各不相同。古鎮遺產區主要作為古遺產休閑旅游用地;開發新區主要作為王村的行政、居住和工業用地;旅游發展預留區作為旅游業的預留發展地,給旅游度假產品、景觀房地產留出發展空間。通過跳墩河景觀步道和芙蓉車行道使三區人流、物流、信息流、生態流能迅速溝通。
3. 兩廊匯一灣,是指古石板街懷舊廊,跳墩河濱水休閑廊由南到北相伴而行,最后匯聚于環瀑布游憩灣。
親水和步行是兩廊共同的景觀要素,但在古石板街懷舊廊和跳墩河濱水休閑廊的表現形式各有千秋。水在石板街上表現得婉約、靈秀,在跳墩河中表現得自然、舒暢,到了瀑布更是達到了高潮;在石板街上步行是與石頭、歷史的對話,在跳墩河邊漫步是與木頭、自然的私語。
4. 六點控全局
六點指迎賓柱場所(規劃設計的中國民族自治第一柱)、荷花廣場、石板街入口碼頭、石板街東出口、銅柱館、觀音閣等節點。這六節點
在不同高程上由南往北,對王村歷史文化保護與旅游發展區的景觀格局起到控制作用。
(三)旅游產品設計
1.遺產懷舊旅游產品
古街懷舊旅游產品開發的古街以酉水碼頭為西端,從水路登岸后,沿石板古街而上,以荷花廣場為終點,整個古街游線長約5里。古街分三段:西段古街——從碼頭登岸至江夏府第;中段古街——從江夏府第至荷花池廣場;東段古街——從荷花池廣場到古街東出口。
【產品策劃】臨瀑休閑、影視外景、作坊購物等。
結合特種民族工藝經營、展演,沿古石板街分散設置土家民俗文化系列主題博物館,使整個古街成為生動而鮮活地展示土家文化的活博物館;同時通過建立科學、完善和別致的旅游信息解說系統,對古街進行全面的解說和展示。這些博物館建設除了1~3所為綜合博物館外,其他的定位為專業性而不是綜合性,要求內容新穎、特色突出、規模小;博物館的內容和設施要強調旅游功能。
【產品策劃】綜合文博旅游、專題博物旅游等產品。
土家族是中華大家庭中一個歷史悠久、文化較發達的少數民族。永順是土家族及其文化的發祥地之一,這里的土家文化具有原真性、豐富性、代表性等顯著的特點,在王村要對土家民俗文化進行集中展示和展演。
【產品策劃】土家民俗、土家宗教、土家節慶等民俗風情旅游產品。
(1)土家新生活類旅游產品
結合現代人的新生活需求,深度挖掘土家傳統文化,開發反映土家新生活類的旅游產品。
【產品策劃】土家美食、土家藝術、土家傳統保健等特色旅游產品。
在瀑布灣周邊,酉水河段,跳墩河等濱水地段,開發濱水旅游產品。瀑布為古鎮的自然景觀高潮,因此環瀑布游憩帶是最宜拓展的古鎮游憩空間,是最具有形象意義和啟動優勢的節點空間。巧妙運用現代建筑技術,沿兩岸崖壁,構筑懸空吊腳廊榭亭臺,供游人觀瀑閑坐。西側整合石板街外圍景觀,東側裝點山勢。設步道、駁岸近水,利用瀑布灣開展水上活動。
清理河道沿岸,完善步道系統,營造戶外親水游憩休閑帶。適當添建轉角樓,遮擋石板街背面不良形象,提供服務設施。
恢復龍舟節,湘西歷史上的龍舟節是很盛大的民間儀式,建議政府重新重視,重新恢復民俗活動。
【產品策劃】傳統、新興濱水休閑產品。
通過王村在五里古街,瀑布灣周邊,荷花廣場等地段,通過大地水景景觀的營造和夜間燈光的設計,為游客營造夜生活的浪漫情調,吸引晚間消費,感受土家千年古鎮獨具魅力的夜生活。
【產品策劃】表演欣賞、夜色游船、平湖賞月、夜宵美食等夜游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