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研究分析,我們將現代文化旅游資源的開發模式分為以下幾類:
(一)直接利用型開發
1、概述
直接利用型開發,是直接把現實的文化旅游資源開發成旅游產品,并保持其原貌,或者是現代文化資源直接作為文化旅游對象的旅游開發模式。
2、典型案例
法國著名的旅游城市斯特拉斯堡就屬于這類模式,它沒有巴黎那樣的富麗堂皇的凡爾賽宮,也沒有以收藏美術珍品而聞名于世的盧浮宮,但是城市里充滿了濃厚的生活和文化氣息。斯特拉斯堡的博物館繁多,有考古、歷史、裝飾藝術、美術、圣母院、民間藝術等各類博物館。城市以各時期的建筑為主線,構成了一個耐人尋味的旅游風景點,顯示出文化旅游城市的特征。城市還有一個歌劇院、二十幾個劇院、露天劇場、爵士樂舞廳和眾多的流行音樂廳以及各式各樣的免費的露天音樂、詩歌活動和定期的書市等。如此豐富的多元化設施營造了斯特拉斯堡濃郁的文化旅游情調,每年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到此觀光旅游。
(二)主題公園型開發
1、概述
主題公園型開發,是指圍繞某一特定文化進行旅游開發而成的主題公園旅游產品,包括主題文化開發、整合提升型、復原歷史性型開發三種類型。
主題文化開發:圍繞某一特定文化主題,與旅游相結合進行深度開發。比如美國迪斯尼樂園、深圳華僑城等。
整合提升型,整合一個區域的旅游文化資源或者多個區域的多種旅游文化資源,集中包裝、提煉,采用人造景觀開發方式進行場景再現。比如,深圳錦繡中華,北京中華民族園等。
復原歷史型,按照歷史記載,挖掘題材,恢復歷史面貌或其中一方面的一種開發方式。比如杭州宋城、西安大唐芙蓉園等。
2、典型案例
(1)主題文化開發——加州迪斯尼樂園
世界上第一家把動畫搬上銀幕的電影公司——迪斯尼兄弟動畫片制作公司于1923年在好萊塢正式成立。作為世界上最強有力品牌之一的多媒體巨頭,迪斯尼在世界動畫界處于壟斷地位,創造了一系列深入人心的動畫形象。迪斯尼把動畫片所運用的色彩、刺激、魔幻等表現手法與游樂園的功能相結合,于1955年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個現代意義上的主題公園,運用現代科技,為游客營造出一個充滿夢幻、奇特、驚險和刺激的世界。加州迪斯尼樂園(Disneyland Park in California)于1955 年7月17日開業,是世界上第一個迪斯尼主題樂園,被人們譽為地球上最快樂的地方。
自1954年開幕至今,加州迪斯尼樂園就成為世界最受歡迎的主題樂園之一,以米老鼠為首的迪斯尼家族,每年都有新成員加入,加上迪斯尼樂園的軟硬件不斷推陳出新,使得這兒成為觀光客前往洛杉磯,絕對不會錯過的重要景點。園內設施有米老鼠卡通城、動物天地、幻想天地、新奧爾良廣場等。
(2)整合提升型——深圳錦繡中華
錦繡中華是深圳華僑城的一個旅游區,集中表現了中國的傳統文化和民族民俗文化。她是目前世界上面積最大、內容最豐富的實景微縮景區,占地四百五十畝,分為主點區和綜合服務區兩部分。82個景點均按中國版圖位置分布,比例大部分按1:15建造。 “錦繡中華”的景點均是按它在中國版圖上的位置擺布的,全園猶如一幅巨大的中國地圖。這些景點可以分為三大類:古建筑類、山水名勝類、民居民俗類。安置在各景點上的陶藝小人達五萬多人。可以讓游客在一天之內領略中華五千年歷史風云,暢游大江南北錦繡河山。
2003年,錦繡中華和中國民俗文化村兩園合一,中國民俗文化村內含21個我國少數民族的24個村寨,按1:1比例建成,有“中國民俗博物館”之稱,民俗文化村薈萃了中國各地的民族服飾、民族風味、民族建筑及民間藝術風情。
(3)復原歷史型——杭州宋城
宋代是中國封建社會發展成熟的朝代,其經濟、科技、文化的發展在當時居世界領先地位。杭州宋城就是反映兩宋文化內涵的主題公園,它主要分為:《清明上河圖》再現區、九龍廣場區、宋城廣場區、仙山瓊閣區、金明池、宋城大劇院部分。
“建筑為形,文化為魂”是宋城的經營理念。怪街、佛山、市井街、宋城河、千年古樟、九龍廣場、城樓廣場、文化廣場、聊齋驚魂、南宋風情街等景點一步一景。景區內斗拱飛檐車水馬龍,還原了宋代都市風貌。宋城是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集聚地,王員外家小姐拋繡球招婿表演更是聞名遐邇,新春廟會、火把節、潑水節、桂花節四大節慶活動精彩紛呈。大型歌舞《宋城千古情》是宋城一絕。文化是宋城的靈魂,它在表現自然山水美、園林建筑美、民俗風情美、社會人文美、文化藝術美上作了自己的探索。宋城是對中國古代文化的一種追憶與表述,它是一座寓教娛樂的歷史之城,置身宋城,恍如隔世。給我一天,還你千年!
(三)文化創意型開發
1、概述
文化創意型開發指是在創造創意含量豐富的特定空間(園區、基地),以文化創意構成旅游吸引物,滿足游客觀光、休閑、娛樂、餐飲等旅游需求的開發方式,文化創意型開發重點是要創造出新穎、獨特的文化旅游資源,包括以下三種類型的開發方式。
藝術園(社)區開發,是指藝術家和商業文化機構,成規模地租用和改造因歷史原因留存下來的城市工業空置廠房,或集中在租金相對廉價區域租用場地,使其發展成為集畫廊、藝術家工作室、設計公司、餐飲酒吧等于一體的具有一定規模的融入了旅游活動的藝術創意集聚區。比如798藝術區,北京宋莊畫家村、上海8號橋藝術園區、M50藝術基地、杭州LOFT49等。
影視(動漫)基地開發,是將靜態的影視(動漫)基地旅游資源經過創意活化,讓游客體驗影視角色參與、影視獨立創作(DIY)、影視(動漫)文化主題教育,進行影視旅游觀光體驗活動的開發方式。比如,首爾MBC文化園“大長今村”、 橫店影視城、北京懷柔影基地、上海國家動漫游戲產業振興基地等。
旅游節慶演出基地開發,指在傳統的旅游節慶活動策劃中加入創意元素,通過改變場地、變換活動形式、重組和完善活動內容以及創新宣傳等方式,從而擴大節慶演出活動對游客的吸引力。比如印象劉三姐、禪宗少林音樂大典等。
2、典型案例
(1)藝術園(社)區——798藝術區
798藝術區位于北京朝陽區酒仙橋街道大山子地區,又稱大山子藝術區(英文簡稱DAD-Dashanzi Art District),原為原國營798廠等電子工業的老廠區所在地。798藝術區是一個將歷史與時尚充分融合的地方。如果說新京味是京味文化、皇城文化、現代之都、奧運之城的融合,那么,作為藝術區的798彰顯的則是作為時尚現代之都的文化特征。
從2001年開始,來自北京周邊和北京以外的藝術家開始集聚798廠,他們以藝術家獨有的眼光發現了此處對從事藝術工作的獨特優勢。藝術家和文化機構進駐后,成規模地租用和改造空置廠房,充分利用原有廠房的風格(德國包豪斯建筑風格),稍作裝修和修飾,一變而成為富有特色的藝術展示和創作空間,逐漸發展成為畫廊、藝術中心、藝術家工作室、設計公司、餐飲酒吧等各種空間的聚合,形成了具有國際化色彩的“SOHO式藝術聚落” 和“LOFT生活方式”,引起了相當程度的關注。現今798已經引起了國內外媒體和大眾的廣泛關注,并已成為了北京都市文化的新地標。據管委會統計,藝術區每年舉辦的各類展覽、演出、時尚發布以及文化藝術活動的總數超過2000場次,到訪的中外賓客超過200萬人次,其中境外人士超過30%。
(2)影視(動漫)基地——橫店影視城
橫店影視城位于中國東陽市橫店境內,自1996年以來,橫店集團累計投入30個億資金興建橫店影視城,現已建成廣州街、香港街、明清宮苑、秦王宮、清明上河圖、夢幻谷、屏巖洞府、大智禪寺、明清民居博覽城等13個跨越幾千年歷史時空,匯聚南北地域特色的影視拍攝基地和兩座超大型的現代化攝影棚。已成為目前亞洲規模最大的影視拍攝基地,被美國《好萊塢》雜志稱為"中國好萊塢"。
2004年初,橫店影視城被確立為中國唯一國家級影視產業實驗區。影視產業的崛起,推動了橫店休閑旅游業的發展。橫店影視城已成為國家AAAAA級旅游區。方圓10平方公里的橫店,擁有十余家星級賓館8000余個床位,無論是高檔酒店,還是基地賓館,游樂園、夜總會、桑拿中心、演藝中心、健身中心、保齡球館等設施配套齊全。游客將在此體驗影視,享受樂趣。在橫店,街市繁華,書店、網吧、酒吧、茶館比比皆是,小吃、飯館南北風味俱全,夜生活五光十色。
(3)旅游節慶演出基地——《印象?劉三姐》
印象?劉三姐是全國第一部全新概念的“山水實景演出”,以經典傳說《劉三姐》為素材,以山水圣地桂林山水美麗的陽朔風光實景作為舞臺和觀眾席,方圓兩公里的漓江水域,十二座背景山峰,廣袤無際的天穹,是全球最大的山水實景劇場。印象?劉三姐是民族與現代的結合,為游客呈現一場饕餮的視覺盛宴。
這部作品于2004年3月20日正式公演,世界旅游組織官員看過演出后如是評價:“這是全世界看不到的演出,從地球上任何地方買張機票來看再飛回去都值得”,議為世界旅游組織目的地最佳-休閑度假推薦景區;2004年11月以桂林山水實景演出《印象?劉三姐》為核心項目的中國?漓江山水劇場(原劉三姐歌圩)榮獲國家首批文化產業示范基地。
演出淡季開一場,旺季開兩場,演出時間約1小時,一般開演時間為晚上20:00,依場次而定。印象?劉三姐豐富了陽朔旅游的夜間活動,利于留住游客的腳步,同時也進一步促進了吃、住、行、游、購、娛等一系列需求,帶動了文化旅游相關產業的發展。
(四)新興街區型開發
1、概述
在新城建設或是舊城改造的過程中,作為文化傳承的老建筑、老街區不是被習慣性地拆除,或者另外新建街區,以全新的“IN”生活體驗( “流行前衛”、“潮流健康”)為旅游創意,使其成為新的街區,煥發活力,融入創意理念,打造從而成為吸引游客的新亮點。比如北京什剎海、北京三里屯、上海新天地、重慶黃桷坪涂鴉藝術街等。
2、典型案例
上海新天地
上海新天地是一個具有上海歷史文化風貌的都市旅游景點,它以上海獨特的石庫門建筑舊區為基礎,改造成的集餐飲、商業、娛樂、文化的休閑步行街。中西融合、新舊結合,將上海傳統的石庫門里弄與充滿現代感的新建筑融為一體。是領略上海歷史文化和現代生活形態的最佳場所。
這片石庫門建筑群的外表保留了當年的磚墻、屋瓦、石庫門、仿佛時光倒流,置身于20 世紀20年代。但是,每座建筑內部,則按照21世紀現代都市人的生活方式、生活節奏、情感世界度身定做,成為國際畫廊、時裝店、主題餐館、咖啡酒吧等。譚永麟、成龍等百位香港明星經營的“東方魅力餐飲娛樂中心”,是明星文化結合餐飲的創意,那里是追星族經常可以與心中偶像交流的場所;臺灣著名電影演員楊慧珊經營的琉璃工房主題餐廳,將使游客置身于七彩水晶宮中用餐;法國餐廳的巴黎歌舞表演和地下酒窖餐室令人神往;日本音樂餐廳夜夜搖滾樂繞梁不絕;巴西烤肉餐廳帶來了南美風情表演……。
(五)轉換價值型開發
1、概述
轉換價值型開發,是指第一、第二、第三產業中的產品既具有本部門、本行業的一般價值,同時又有著已被開發、尚待開發或本身具有的潛在的文化旅游價值,因此農業、水利、工業、商業、教育等各項事業的發展成果便能同時轉化為文化旅游資源。比如和產業發展相關聯的,農業科技園、創意農業園、工業科技園等等。
2、典型案例
日本富田農場
早在1903年由現任農場主人富田忠雄的父親富田德馬創立,1958年,富田忠雄因一次偶然機會認識到熏衣草之美,便引進農場內種植,十多年后,更成為富良野地區最大規模的熏衣草園。目前已成為富良野地區,甚至整個北海道最著名的花卉農場,園內種植也由昔日以熏衣草為主,變成有多達一百五十種花卉,從每年4月花季開始,直至10月中旬,游人絡繹不絕。農場內建有設施,制作各類花卉成品。由于花田的面積相當廣闊,且顏色鮮艷,近年成為旅游熱點,是旅游北海道人士必到之處。
(六)大型事件帶動型開發
1、概述
當今區域旅游業發展戰略研究中,大型事件正成為一個令人矚目的課題,并與旅游業的發展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大型事件對于舉辦地而言,是有效的形象宣傳機會,能在短時間內迅速提高舉辦地的知名度,并促進國家和地區間的文化交流,同時也能極大地帶動舉辦地就周邊區域的旅游發展。另一方面,大事件過后留下的現代遺產也成為重要的旅游資源。
2、典型案例
(1)奧運會
奧林匹克運動會(簡稱奧運會)是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主辦的包含多種體育運動項目的國際性運動會,每四年舉行一次。每一屆奧運會,對于舉辦國影響都是十分巨大的,對旅游業也有著很大的影響。
奧運遺產包括體育設施、城市和國家形象、旅游吸引力以及投資吸引力等方面,而更廣義的理解還包括奧運基礎設施建設對城市發展的影響,主辦方組織大型活動能力的提高,主辦地企業競爭能力的增強,主辦地居民對體育運動關注程度的提高以及道德精神面貌的更新,奧運精神以及志愿者精神的傳播等。因此,就后奧運時代主辦城市的旅游業發展而言,不僅狹義的奧運遺產會產生積極的推動作用,就是廣義的奧運遺產作為軟因素也可能產生積極的影響。
(2)世界博覽會
世界博覽會(World Exhibition or Exposition,簡稱World Expo),又稱國際博覽會,簡稱世博會、世博,是一項由主辦國政府組織或政府委托有關部門舉辦的有較大影響和悠久歷史的國際性博覽活動。參展者向世界各國展示當代的文化、科技和產業上正面影響各種生活范疇的成果。世博會被譽為世界經濟、科技、文化的“奧林匹克”盛會。承辦世博會將促進城市社會發展,推動城市經濟增長,同時還會帶動邊緣及相關地區,甚至整個國家經濟和社會的進步。
世博會與旅游是密不可分的。縱觀世博會歷史,世博會能鞏固城市旅游基礎支撐,重構旅游資源,推動產業互動,提升旅游形象,引入國內外巨大人流,實現旅游城市功能的重塑與轉型。
以大阪為例,以前大阪是典型的工業城市,是大量工商業和企事業的所在地,1970年大阪利用世博會的契機,轉變產業結構,確定了建設后工業城市的“國際集客城市”的旅游發展目標,加速旅游資源優化配置和產業體系更新,著重發展會展旅游產業、金融服務產業、環保產業等,加快現代服務業的國際化步伐。目前,大阪已成為僅次于東京的商務旅游、金融、信息交流的中樞。
再比如,2010年上海世博會共接待游客7308萬人次,上海2010年接待國內游客比上年增長73.6%。據估計,上海世博會的“產出影響”為794.77億元人民幣、“增量消費”為468.64億元人民幣。世博會提供了會展商務旅游協同共生發展的平臺,世博帶來的滾滾商流、物流、人流、資金流、信息流,以及各國先進的會展舉辦經驗,將進一步提升上海會展商務旅游的產品、服務質量,推動上海建設成為國際商務會展中心城市。
參考文獻
[1] 趙翠俠. 旅游產品開發應做足“文化”文章[J].社會科學家,2004(4)
[2] 國家旅游局局長:以現代旅游“激活”文化寶藏
[3] 文化旅游及其資源開發芻議[J]. 湛江師范學院學報,2003,24(2)
[4] 馬曉冬,翟仁祥.論旅游文化資源及其開發——以蘇北地區為例.人文地理,2001,16 (6)
[5] 徐菊鳳.旅游文化與文化旅游:理論與實踐的若干問題[J].旅游學刊,2005,20(4)
[6] 馬波.文化旅游學[M].青島:青島大學出版社,1998.
[7] 魏小安,1987,旅游文化與文化旅游[A].旅游發展與管理[C].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1996.
[8] 郭麗華.略論“文化旅游”[J].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1999,(4).
[9] 于嵐.文化旅游概念不宜泛化[J].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2000,(3).
[10] 許志暉,丁登山等.對南京文化旅游開發模式與整合重點的探討[J].人文地理,2006(3)
[11] 劉永生.論文化旅游及其開發模式[J].學術論壇,2009,(3)
[12] 張曉楠,王穎. 現代文化旅游產業的突破與趨勢.商業經濟評論
[13] 莊大昌. 南京文化旅游深度開發策略研究.商業研究,2006(6)
[14] 王誠慶.后奧運時代的北京旅游業
[15] 鄭斌,劉家明等. 基于“一站式體驗”的文化旅游創意產業園區研究.旅游學刊,2008,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