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遺產對于其創造者來說擔負著具體的使用功能,包括社會、文化或經濟等;對于保護和傳承它的今人和后人來說,主要發揮文化象征和人文景觀的作用,幫助人們確定自己、社群和民族及人類在歷史與未來、心理與情感認同等方面的坐標。同事,文化遺產也是一種寶貴的可以帶來經濟收益的資源。因此,可以將文化遺產定義為一種由先人創造、留存現在、并期望通過保護傳承子孫后代的全人類的寶貴財富。在文化與社會的公共性日益加強的今天,文化遺產不應該只是少數專業工作者呵護的對象,而應當融入文化和社會,在保護中利用,在利用中進一步詮釋和豐富它的歷史、科學、藝術價值以及社會價值。
旅游業是以旅游資源為憑借、以旅游設施為條件,向旅游者提供旅游服務的行業。旅游資源、旅游設施、旅游服務是旅游業賴以生存和發展的三大要素。其中旅游資源是吸引游客的主要因素。旅游為人們認識文化遺產價值提供了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徑,但各國必須在兩者之間尋求平衡,保護文化遺產不遭到破壞。
麗江古城位于中國西南部云南省的麗江納西族自治縣,麗江古城又名大研鎮,坐落在麗江壩中部,它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中唯一沒有城墻的古城,據說是因為麗江世襲統治者姓木,筑城勢必如木字加框而成“困”字之故。麗江古城的納西名稱叫“鞏本知”,“鞏本”為倉廩,“知”即集市,可知麗江古城曾是倉廩集散之地。麗江古城始建于宋末元初(公元13世紀后期)。古城地處云貴高原,海拔2400余米,全城面積達3.8平方公里,自古就是遠近聞名的集市和重鎮。古城現有居民6200多戶,25000余人。其中,納西族占總人口絕大多數,有30%的居民仍在從事以銅銀器制作、皮毛皮革、紡織、釀造業為主的傳統手工業和商業活動。
麗江古城內的街道依山傍水修建,以紅色角礫巖鋪就,雨季不會泥濘、旱季也不會飛灰,石上花紋圖案自然雅致,與整個城市環境相得益彰。位于古城中心的四方街是麗江古街的代表。
在麗江古城區內的玉河水系上,修建有橋梁354座,其密度為平均每平方公里93座。橋梁的形制多種多樣,較著名的有鎖翠橋、大石橋、萬千橋、南門橋、馬鞍橋、仁壽橋,均建于明清時期(公元14~19世紀)。其中以位于四方街以東
古城內的木府原為麗江世襲土司木氏的衙署,始建于元代(公元1271~1368年),1998年重建后改為古城博物院。木府占地46畝,府內有大小房間共162間。其內還懸掛有歷代皇帝欽賜的匾額十一塊,反映了木氏家族的盛衰歷史。
位于城內福國寺的五鳳樓始建于明代萬歷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樓高
束河民居建筑群位于麗江古城西北
麗江古城歷史悠久,古樸自然。城市布局錯落有致,既具有山城風貌,又富于水鄉韻味。麗江民居既融和了漢、白、彝、藏各民族精華,又有納西族的獨特風采,是研究中國建筑史、文化史不可多得的重要遺產。麗江古城包容著豐富的民族傳統文化,集中體現了納西民族的興旺與發展,是研究人類文化發展的重要史料。
十年來,麗江旅游業發展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成就,創造了旅游業快速發展的“麗江經驗”。
固本:優先保護自然
被水洗過一樣的天空,燦爛的陽光,清新的空氣,茂密的森林,碧綠的草甸,巍峨的山川,蜿蜒的江河,清澈的溪流……這就是自然,是發展旅游業的重要資源。
麗江山美、水美,是麗江各族百姓千百年來自覺保護自然環境的結果。在納西族經典古籍《東巴經》中,就有關于人與自然是“同父異母”的兄弟關系的描述,兄弟和睦才能共存共榮,人類不能傷害自然,否則將受到自然的懲罰等。正是美妙絕倫的自然,成為麗江旅游業發展的“本”。
長期以來,麗江市十分注重對自然的保護。從上世紀80年代以來,先后對玉龍雪山、東部林區和西部老君山林區實施了封山育林,封山育林面積占天然林面積的60%以上。1998年國務院關于全面禁止金沙江流域天然林采伐的“禁伐令”發布以后,麗江全面停止了天然林采伐。
在發展旅游業的過程中,麗江市堅持“自然為本”,優先保護自然生態環境,在長江上游建起一道綠色國家生態安全屏障。通過依法整治濫采地下水行為,實現水資源可持續利用。同時,通過積極推進沼氣、小水電代燃料、太陽能利用、節柴改灶等環保節能項目建設,促進生態環境持續改善。另外,麗江全市還關停取締土法煉鋅、煉焦等污染企業百余戶,城市污水集中處理率達75%、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和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分別達到85%,單位生產總值能耗累計下降13.5%。
如今的麗江,山川秀美,景色迷人,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美麗畫卷處處映入眼簾。
特色:彰顯獨一特性
麗江玉龍雪山高爾夫球場是目前北半球唯一的雪山球場、世界上球道最長的球場和環球海拔最高的球場之一。有了這些特色,玉龍雪山高爾夫球場就具有了生存的根基。
玉龍雪山是歐亞大陸距離赤道最近的雪山、是世界少有的城市雪山,擁有距離赤道最近的現代冰川,濃縮了全球中低緯度山岳冰川的精華。
老君山被列為世界自然遺產“三江并流”8大片區之一,被譽為“滇省眾山之祖”,是中國3大植物物種起源和分化的中心之一,也是高山地貌類型和演化過程的杰出代表地區之一。老君山分布著中國第一、世界一流的丹霞地貌區,有中國最具風采的杜鵑,有中國最有神韻的冰石湖,滇金絲猴重要的棲息地,是“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遺產地生物多樣性和地質多樣性、民族文化多元性最典型的地區。
高原明珠瀘沽湖,融優美的湖光山色和神秘的摩梭風情為一體,因而成為最具吸引力的高原湖泊風景旅游區。
麗江古城是世界文化遺產中唯一展示中國少數民族建筑和文化的古城,特色,使麗江古城成為令人向往的著名國際精品旅游勝地。
東巴文化、納西樂舞、摩梭風情、他留文化等傳統民族文化和歷史上形成的“多元文化”,更是麗江獨有的特色文化。
就自然而言,麗江的自然的特殊之處在于清純無暇。雪山、碧水、藍天、薄霧、綠樹、繁花,靜中有動,遠近相襯,上下呼應,交相輝映,在人間構建了一個“天堂”的美景。就文化來說,麗江的文化是鮮活的。在麗江,傳統在保留,信仰在傳承。
麗江正是在抓住特色、彰顯特色中,打造了麗江古城、玉龍雪山、瀘沽湖、老君山和納西古樂、麗水金沙、印象麗江等一批真品、精品、絕品旅游景區景點和文化品牌,把麗江建設成為國際精品旅游勝地。
靈魂:傳承弘揚傳統
如今到麗江旅游,登玉龍雪山、看《印象麗江》已成為必不可少的內容。《印象麗江》文化品牌的成功樹立,為玉龍雪山優美的自然景觀增添了文化內涵,注入了新的活力。
麗江的旅游能夠“芝麻開花節節高”,是因為麗江擁有自己的獨特文化。人們出游的目的,不僅僅是追求對自然風光的游覽觀賞,更注重對歷史文化和民族風情的體驗。旅游業發展,文化是靈魂,沒有文化的旅游,只能有形無神,只有文化的旅游,才能神形兼備,相得益彰。
麗江古城既是自然形成的建筑形態,更是凝聚了納西、白、藏、漢等多種民族的文化精華的無形的載體。長期以來,麗江人通過保護、傳承和弘揚,讓古城走出國門,面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