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二十年來,中國旅游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輝煌成就,由傳統的接待事業一躍轉變為在國民經濟中占重要地位的經濟——文化產業;并由過去單一的觀光型旅游發展成為集觀光、度假、商務、研修等多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旅游。中國是具有五千年發展歷史的文明古國,是世界上旅游活動興起最早的國家之一,當代中國的旅游業是對具有悠久歷史傳統的中國旅游的繼承和發展,是在現代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礎上,充分利用文化歷史、自然風光、民族民俗等資源,大力發揚中國各族人民熱情好客的優秀品質和良好的服務精神,為擴大中國人民和世界各國人民的友好交往與友誼,為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而發展起來的。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世界范圍內旅游正成為現代人類社會重要的生活方式和社會經濟活動之一。進入新世界以來,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日益臨近,人們開始意識到歷史文化的巨大價值。怎樣合理地利用和開發歷史文化資源,并將其轉化為旅游資源,創造更大的社會價值和挖掘其經濟效益,成為當前形勢下的重要課題。
一、旅游的文化屬性
旅游活動從本質上講是一種文化活動。無論是旅游消費活動還是旅游經營活動都具有強烈的文化性。只有挖掘出文化內涵,它才會具備吸引旅游者的魅力。正如孫尚清指出的,“旅游在發展的一定階段是經濟———文化產業,在發展的成熟期是文化———經濟產業。”此言透徹地闡明了旅游與文化關系的密切程度。
1.旅游主體的文化本質
旅游作為一種跨時空的消費活動,它的廣泛出現是經濟發展驅使的結果,但一個人能否成為旅游者更需要內在的動因,正如先秦思想家墨子所講的,“食必常飽,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麗;居必常安,然后求樂”。人類在基本生存需求滿足之后,隨著收入的增長,必然追求更高的物質享受和精神享受。但是,旅游活動更是文化驅使的結果。從歷史發展的觀點看,經濟發展固然為社會進步提供了物質基礎,但是社會發展最根本的是社會文化與觀念的革命。二戰以后世界范圍內旅游活動的興盛,從客觀條件看,是全球經濟恢復、繁榮的結果,從深層次看,它是文化觀念轉變的結果。
2.旅游客體的文化含量
旅游資源按基本成因和屬性,大而言之可分為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兩大類。人文旅游資源,無論是實物形態的文物古跡還是無形的民族風情、社會風尚,均屬于文化的范疇。由各種自然環境、自然要素、自然物質和自然現象構成的自然景觀,只有經過人為的開發利用,才能由潛在旅游資源變為現實的旅游資源。即使是自然美,也必須通過鑒賞來反映和傳播,而鑒賞是一種文化活動,因此,自然旅游資源同樣也具有文化性。
3.旅游媒體的文化特征
旅游者以追求精神享受為目的,可以說是文化消費者。因此,旅游業的核心產品只能是文化產品或文化含量高的產品,旅游經營者只有為消費者提供高質量的文化產品,才能從交換中實現盈利的目的。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旅游資源的開發者不僅要了解旅游資源本身的特征和功能,還必須了解游客所追求的文化特征,開發出滿足各類旅游的文化旅游產品。旅游業的文化特征還滲透在各旅游部門的運行過程中,如現代旅游飯店,不是簡單地提供膳食的場所,而是集膳宿、社交、娛樂、審美等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性場所。因此,一個優秀的飯店,有必要不斷提高餐飲、客房、娛樂等環節的文化品位,有必要培養和提高服務人員的文化素質,有必要提供有情調的個性文化服務。
二、文化旅游的概念與類型
(一)文化旅游的概念
文化旅游,是出現較早,最近幾年才逐漸流行的一個名詞,它的出現與旅游市場需求的轉變密切相關。最早提到“文化旅游”這個概念的是魏小安的《旅游文化與文化旅游》,但是對于“文化旅游”的概念沒有明確的界定,只是提到“對于旅游者來說,旅游活動是經濟性很強的文化活動,但對于旅游經營者來說,旅游業則是文化性很強的經濟事業。
綜合國內學者對“文化旅游”的研究,目前對于“文化旅游”概念存在以下幾種理解:
1、文化旅游是一種旅游類型。
2、消費者消費帶有文化色彩的旅游產品的過程即是文化旅游。
3、文化旅游相當于民俗旅游。
4、文化旅游是指旅游產品的提供者為旅游產品的消費者,提供的以學習、研究考察所游覽國(地區)文化的一方面或諸方面為主要目的旅游產品。
5、人們對異地異質文化的求知和憧憬所引發的,離開自己的生活環境,觀察、感受、體驗異地或異質文化,滿足文化介入或參與需求沖動的過程。
6、以人文資源為主要內容的旅游活動,包括歷史遺跡、建筑、民族藝術和民俗、宗教等方面。
7、文化旅游屬于專項旅游的一種,是集政治、經濟、教育、科技等于一體的大旅游活動。
8、文化旅游就是以旅游經營者創造的觀賞對象和休閑娛樂方式為消費內容,使旅游者獲得富有文化內涵和深度參與旅游體驗的旅游活動的集合。
綜合分析國內學者對文化旅游的理解,基本是認同文化旅游是是立足于文化資源、滿足游客文化需求,并主要強調以下兩方面的概念:
1、強調旅游資源,文化旅游是指以文化旅游資源為支撐,旅游者以獲取文化印象、增智為目的的旅游產品;
2、強調旅游者的旅游體驗,認為文化旅游是指旅游者為實現特殊的文化感受,對旅游資源內涵進行深入體驗,從而得到全方位的精神和文化享受的一種旅游類型。
世界旅游組織在1985年給出“文化旅游”的廣義定義,認為 “文化旅游包括旅游的各個方面,旅游者從中可以學到他人的歷史和遺產,以及他們的當代生活和思想。”同時,也給出了狹義定義,即“人們出于文化動機而進行的移動,諸如研究性旅行、表演藝術、文化旅行、參觀歷史遺跡、研究自然、民俗和藝術、宗教朝圣的旅行、節日和其他文化事件旅行。”
根據以上分析,我們理解的文化旅游概念如下:旅游者為實現特殊的文化感受,即出于文化動機而進行的移動,在這個過程中,觀察、感受、體驗異地或異質文化,或對旅游資源文化內涵進行深入體驗,從而得到全方位的精神和文化享受的一種旅游活動。文化旅游的目的,是擴大知識和開擴眼界,或從中獲得教育,但同時又獲得許多的樂趣,滿足精神生活的需要。
(二)文化旅游的類型
文化是旅游的靈魂,旅游是文化發展的重要途徑。“十二五”時期,文化產業作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與同樣作為“戰略性支柱產業”的旅游業將有越來越多的融合發展,其中,文化旅游產業將是挖掘地方文化、完善旅游產業、促進經濟結構調整、撬動地方經濟騰飛的重要發展方向。因此,研究文化旅游的特點,結合自身文化資源發展旅游業意義重大。
當前,中國文化旅游大致可分為以下幾個層面:以文物、史記、遺址、古建筑等為代表的歷史文化旅游;以現代文化、藝術、技術成果為代表的現代文化旅游;以居民日常生活習俗、節日慶典、祭祀、婚喪、體育活動和衣著服飾等為代表的民俗文化旅游。
三、研究文化旅游的意義
旅游與文化是密不可分的,文化是旅游的靈魂,旅游是文化的載體。旅游經濟的發展最高境界乃是與文化的交融。不論是人文景觀的游覽,還是自然景觀的親近,都離不開文化的存在。旅游活動從本質上講是一種文化活動。無論是旅游消費活動還是旅游經營活動都具有強烈的文化性。
文化的本質又決定了文化的旅游功能,它天然地融合和體現于旅游全過程。文化不是游離存在的,它體現在人們的社會實踐活動的方式之中,體現在所創造的物質產品和精神產品中。旅游作為當今世界最廣泛、最大眾的交流方式,必然是展示文化、傳播文化、推動文化的重要載體。
從一定意義上說,缺乏文化內涵的旅游是沒有靈魂的旅游,缺乏文化品位的旅游產品是很難有吸引力和生命力的。從另一個方面來說,旅游是實現文化教化功能與娛樂功能的載體,是挖掘文化、優化文化、豐富文化和保護文化的途徑。
如今,全球經濟結構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旅游業已進入一個飛速發展的重要歷史時期,旅游與文化正表現出一體化的共同發展趨勢。旅游品牌和文化品牌的有機結合,日益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旅游創新和文化創新的有機結合,也越來越促進產業升級和提高競爭力的戰略支點。可以說,旅游和文化的深度融合,是旅游業發展的必然要求和根本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