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型現代農業有兩個關鍵詞,一個是現代農業,一個是都市型,它和傳統農業相比主要有六個特點:用現代的物質條件裝備農業、用現代的科學技術改造農業、用現代的產業體系提升農業、用現代的經營形式推進農業、用現代的發展理念引領農業、用培養新型農民來發展農業。發展都市型現代農業,是對大城市地區農業發展的一般規律的積極探索,是實現北京農業又好又快發展的主要途徑。
近年來,北京市著力于深度開發農業新功能,基本構建了適應市場需要的都市型現代農業格局,北京的都市型現代農業,是與首都功能定位相契合,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現代物質裝備和科學技術為支撐,融生產、生活、生態、示范等多種功能于一體的現代化大農業系統。創新和特色是北京都市型現代農業的著力點。而創意農業通過對特色資源的創新開發,不僅可以帶動郊區特色產業的形成,還可以讓消費者更深層的了解農業的人文、科技內涵,帶動創意農產品的消費。創意農業是北京都市型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方向。
一.北京創意農業發展概況
(一)北京發展創意農業的基礎
1.政策支持
首先,北京市“十一五”規劃綱要首次將文化創意產業列為支柱產業,在歐洲鄉村旅游基礎上融合文化創意發展的休閑創意農業已形成規模,因此我們文化“軟實力”與實體產業的結合也提出了新要求,另外“國家首都、國際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的北京城市新定位為郊區新農村建設指明了發展方向,創意農業的發展既滿足了人們回歸自然的需求,也從生產、生態、生活方面促進了“綠色北京”和“宜居城市”的建設,成為京郊農民致富奔小康的重要產業。
2.市場基礎
北京作為國家首都,城市規模大,是全國最大、最密集的消費市場之一,具有消費群體規模大、消費需求變化快、消費層次多、消費質量高等特點,市民多元化的消費市場需求,為北京創意農業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
3.資源優勢
北京集聚了大量的科技、金融和人才等各種社會資源,資金和社會投入充足,對郊區經濟社會發展具有強大的輻射和帶動作用,具備了創意農業發展的資源優勢。
4.創意源泉
北京是一座享譽世界的東方古都和歷史文化名城,文源深、文脈廣、文氣足,具有豐富的旅游資源和文化資源,為創意農業發展提供了豐富的文化背景和創意源泉。
5.特色品牌
北京都市型現代農業發展過程中,形成了區域特征明顯的農產品主導產業,培育出了一批優質特色農產品,為發展創意農業提供了物質載體。比如北京平谷大桃、大興西瓜等富有區域特色的主打農產品。
(二)北京創意農業發展概況
北京是我國最早發展創意農業的地區之一, 1993年《北京市農業區域開發總體規劃》中出現“觀光農業”概念,1996年,市農村工作會議提出要發展觀光農業,據北京市觀光農業辦公室調查,1996年京郊擁有119個觀光農業景點(區),共接待近30萬人次的游客,獲得經營性收入(不完全統計)3.2億元。2002年,觀光農業項目已累計達2246項,全年接待游客3618.1萬人次,觀光農業總收入22.7億元。
截至2010年初,目前北京市已有113個創意農業園,其中農業主題園達50多個,有一定品牌影響力的農業節慶活動60多個,綜合收入16億元,500多萬游客每年為“農業創意”消費6億余元,全市創意農業年產值已達到22億多元。北京在創意農業的許多方面做出了表率,但在發展中還需要進一步拓展功能。
二.北京創意農業的主要模式
總結分析北京城郊創意農業的案例,得出北京創意農業的主要模式有七種,具體如下:
(一)“紫海香堤藝術莊園”文化農業創意模式
“紫海香堤藝術莊園” (簡稱香草園) 位于北京密云縣古北口鎮湯河村,其核心區占地面積20 hm2,主要種植了薰衣草、紫蘇、馬鞭草、洋甘菊等世界200 余種珍貴香草品種,是北京市規模最大、品種最全的香草種植園。香草園以創意為切入點,以愛情為主題,浪漫為形式,通過對香草文化的包裝和利用,極力塑造普羅旺斯式的浪漫氛圍,打造“長城腳下的普羅旺斯”。
“紫海香堤藝術莊園” 是一個集養生、度假、休閑、體驗、藝術創作、婚紗攝影、影視拍攝為一體的綜合性都市型現代農業觀光旅游區,也是集現代都市型農業、情景式休閑度假與文化創意產業三位一體的文化旅游模式。創造了創意農業產業發展的一個新模式。
(二)“植物迷宮”等景觀農業創意模式
位于昌平區的“京承碧園”利用四個溫室設計了春意盎然踏青園、姹紫嫣紅瓜果園、金秋十月賞菊園、寒冬保健菜園四個景觀園和一個蔬菜迷宮。
蔬菜迷宮以及其他類型的植物迷宮是景觀農業的一種類型。景觀農業就是利用多彩多姿的農作物,通過設計與搭配,在較大的空間上形成美麗的景觀,使得農業的生產性、可持續性同審美性結合起來,成為生產、生活、生態三者的有機結合體。其突出的特征是用美學價值表現來自農作物的觀賞價值和農作物的特征結構,包括農作物收獲的喜悅、農耕與田園、具有地方特色的鄉村生活,以及現代高科技農業帶來的驚奇與對未來的展望。這種新型的農業景觀除了滿足生產功能之外,同時帶動了鄉村旅游的發展,直接促進了農民經濟收入的大幅增加。
(三)“波龍堡酒莊”等產業融合創意模式
創意農業既是產業融合的產物,也是產業融合的表現形式。波龍堡葡萄酒莊、張裕愛斐堡國際酒莊、通州桑瑞生態園等是產業融合創意模式的代表,這種模式是集一產種植(或養殖)、二產加工、三產旅游(或餐飲)為一體,通過產業融合,不斷升級產品附加值空間,從而將利潤放大,獲得了三次產業的綜合收益。
(四)“平谷桃產業鏈條開發”創意模式
北京平谷是中國著名的大桃之鄉,22萬畝大桃堪稱世界最大的桃園、中國最大的桃鄉、首都最大的果區。大桃已成為平谷區農村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和農民致富的主要經濟來源,產加銷一條龍的產業格局已初步形成,大桃產業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富民產業、生態產業。平谷區依托桃種植、桃加工、桃文化,從桃子開花到結果,貫穿了桃產業發展的整個鏈條,成為獨特的“平谷鮮桃”區域農業品牌。
(五)“百里山水畫廊”空間集群發展創意模式
延慶千家店的“百里山水畫廊”、懷柔的鳳山百果園區和雁棲不夜谷等,是以溝域或交通廊道為單元,建成內容多樣、形式不同、產業融合、特色鮮明的具有一定規模的創意產業集群。這種產業集群模式的優點是能將小的創意項目聚集,從而形成統一的品牌,從而增加整個區域旅游的競爭力。
千家店鎮是延慶生態涵養區的核心區,是首都重要的水源保護地,2006 年起該鎮不斷深化“生態環境立鎮、生態旅游富鎮、生態文化強鎮”的發展方針,2007年被評為北京市自駕游10條最佳線路之首。2008 年,千家店鎮利用特有的資源優勢,根據當地自然條件、產業基礎、歷史文化等條件,按照“百里畫廊,山水人家”的思路對黑河、白河兩岸的農業生產、民俗鄉村游項目統一調整、包裝與建設,形成了“千畝葵海”,通過建設重要節點和農旅結合項目。2009年,將整條溝域確定為百里山水畫廊,規劃建設12個空間節點。目前,百里山水畫廊已初具規模,成為溝域經濟發展新亮點、農民增收新渠道。2010年,百里山水畫廊二期建設中突出三大變化,出現三大新看點:千畝葵海華麗轉身、寫生基地投入使用、旅游環境全面升級。千家店鎮創意獨特的“山水一卷,百里畫廊”,創新了溝域經濟的發展模式。
(六)“大興農業”區域品牌開發模式
品牌創意也是創意農業的一種。北京各區域通過打造本區特色農產品,打造區域的特色農產品品牌,大興西瓜、懷柔板栗、平谷大桃等農產品品牌集合了多種品牌創意,該模式以區域農業為整體進行品牌包裝和創意,提升了區域農業的整體形象。
這種模式一般是先打造創意區域的特色品牌,在區域主打品牌建設的基礎上加快發展主導產業,通過區域品牌培育區域龍頭企業,以農業文化開發促進推動區域農業品牌持續發展與創新。
(七)“公園式農業”主題創意發展模式
通州的南瓜主題公園、昌平的香味葡萄園、懷柔的城市農業公園等在農業生產中融入城市公園的元素,使農業具有旅游觀光、科技示范、休閑購物、怡情益智等多種功能。
“公園式農業”結合了城市園林與傳統農業旅游的特色,結合了服務創意和生態創意,此類農業主題公園也是創意農業發展的一種重要形態。各類主題的公園里,景觀獨特,“農”味十足,游客不僅可以欣賞田園風光、縱情青山綠水,還可以了解農業知識,體驗農家生活,感受鄉土文化,品嘗鄉村美食。農業公園的創意使農業的田園景觀園林化,農業的生產場所休閑化,農業產品個性化。
參考文獻
[1] 創意農業--北京都市型現代農業新亮點. 中國貴陽政府門戶網站.來源:中經專網
[2] 劉軍萍,王愛玲. 北京創意農業發展的典型模式及其主要做法. 農產品加工?創新版,2010,1